为推动西牛麻竹笋产业打造百亿产业,3月3日,广东省清远英德市在西牛镇举行“融湾出海,共谋发展”西牛麻竹笋百亿产业专家宣讲及实地观摩活动。
为麻竹笋产业发展提供新路子
活动上,清远海关查检科四级高级主办江大维宣讲了出口农业企业备案的相关法规和资质要求、备案的产品种类、流程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申报程序,鼓励广大企业积极办理海关备案,促进“五个百亿”农产品出口,共同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进乡村振兴作贡献。江大维还为“英德麻竹笋产业园区”建设提出了建议。
(资料图片)
“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更多的本土麻竹笋企业共享海外市场这片蓝海所带来的市场红利。”英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副主任童玲表示,近年来,在清远市委市政府推动五大百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下,英德麻竹笋产业迎来了“融湾、出海”的发展新机遇,但本土企业缺乏出口贸易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也缺乏外贸人才和出口渠道,亟须提高对出口贸易和跨境电商的认识。
聚焦“人物财”破解出口难
去年以来,英德围绕将西牛麻竹笋打造成为百亿级富民支柱产业目标,从全产业链上科学布局,以工业化思维推动麻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新活力。
近三年,清远地区出口麻竹笋及其制品1083批次,重量超1.7万吨,货值超6亿元。然而,与产品在海外市场不断走俏相比,本土麻竹笋出口企业数量和规模却明显相形见绌。清远市在海关备案且有实际出口的麻竹笋企业只有7家。此外,英德麻竹笋大多仍是以原材料产品的形式销往外地,到达市场终端后却成了别人的品牌,呈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现状。
为破解麻竹笋产业出口难问题,英德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紧扣本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靶向发力,邀请专家开展政策宣讲,为麻竹笋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严玉薇建议,麻竹笋企业想走出口贸易道路,应该从“人物财”三方面着手。一是与高职院校对接,开展出口贸易人才培训,打通人才晋升渠道;二是针对目标国研发适销产品,开展如欧盟有机认证等食品安全、有机食品认证,提升品牌宣传;三是注重麻竹笋生产以及加工企业的升级改造,积极申报出口资质。
英德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人才驿站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谋划开展麻竹笋系列活动,丰富西牛麻竹笋企业跨境贸易相关知识,培育产业所需外贸人才,助力西牛麻竹笋打造百亿农业产业,推动英德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南方网)
Copyright © 2015-2022 财务报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1 联系邮箱:291 323 6@qq.com